9月20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填报中成药联盟采购品种范围相关采购数据的通知》填报范围为联盟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并鼓励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按照所在联盟地区相关规定参加填报工作。北京市医保局、山西省医保局等相继发布通知,开始开展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品种范围相关采购数据信息填报工作。《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依据品种目录,参考采购平台历史采购数据,如实填报2021年实际使用每个产品的历史采购量、采购价格及采购金额等数据,并结合历史使用情况、临床用药需求等因素,准确填报未来一年每个产品的采购需求量《通知》要求,医药机构填报的历史采购量原则上不得低于采购平台2021年实际采购量;填报的采购需求量未达到历史采购量80%的,应进行数据修正或提交相关说明后上报。
9月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湖北中成药联盟第二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其确定参与15个品种,9月20日,北京市医保局、山西省医保局等均发布通知,开始开展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品种范围相关采购数据信息填报工作。从品种目录来看,北京市将对16个类别42个品种进行带量采购,而山西省确认参与11个品种,包括复方斑蝥、冠心宁、华蟾素、接骨七厘、乐脉、脉管复康、脑安、藤黄健骨、香丹、心可舒、振源。
一直以来,业内普遍认为中成药集采较为困难,主要原因是中成药在制备工艺方面大不相同,且疗效无法简单判定,缺乏一致性评价等。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中药发展的背景下,中成药集采脚步开始加快。从近期已经完成的两大中成药联盟集采来看,降价一直相对温和。不过,本次《通知》再次指出,联盟地区医药机构在采购结果执行周期内,采购未中选产品不得超过同采购组实际采购量的10%,并纳入联盟地区监控管理。也就是说,届时,如果相关产品没有在本次中成药联盟集采中中标,后续将很难在公立医疗机构获得可观的采购量,且还将被纳入联盟地区监控管理,或将更多受限。
中成药的全国集采以及后续的集采常态化已是必然趋势,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中成药龙头企业以及独家品种有望受益较大,实现以价换量。
由于中药材生长周期较长,生产条件受影响因素较多,从产量上来看,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快速放量。而随着集采政策的推进,相关企业的利润空间又会被压缩。在此背景下,一些市场规模较小、利润持续走低、不具备特色的产品的中成药企业在未来将被彻底淘汰出局。带量采购更利好拥有独家品种的中医药企业,因为相关产品降价幅度较小,有利于推进中医药创新。中医药集采常态化将促使行业进一步加速形成“强者恒强”的格局,中药材市场真正的大洗牌即将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