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安国药材中心交易大厅认识3个摆摊的商贩:一个在二楼卖细药,30来岁;一个人在一楼卖杂药,40来岁;一个卖生熟地,50来岁。
去年,在药市东关新街遇到了50来岁买生熟地的商贩,它开三轮平板车当上了装卸运输工。
今春,在药市关汉卿药材种子一条街遇到了40来岁卖杂药的商贩,他连续两年种药材,年收入十几万元。
也是今年5月,在交易大厅西广场转角处门面,见到了一块崭新的“彤草堂”牌子,里面多是药食两用品种产品和保健茶,店面虽小,装修精致。近一看,是交易大厅二楼30来岁的小伙子。
安国这个千年药都,千百年来一直承载着中国北方药材的集散交易,它随到历史上经济的繁荣而繁荣,也造福了当地百姓,给了百姓一个就业机会,起码养活了数万人!
但随着互联网的冲击,通讯便利,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形成对传统中药市场的冲击,现在生意已经养活不了这么多摊位,一些人要从传统的摆摊生意中分流出去,面对的新的选择,请听他们如何说:
1、卖生熟地的商贩(50来岁):这个生意是不能干了,一是要货的人少,两三天碰不上一个要货的,以前要货的人不来了;二是要账难,连续几年要账难,短的两三个月,长的半年、一年。就是年收入几万块,扣去赖账,还是盖不上盖儿,卖货--低三下四;要账--火上浇油!生意越干越抽抽,前些年生意好时挣了点儿钱,再下去就花完了!算算账还真没有我这一年装卸运输挣的多?虽说费点儿力气,不赊不欠,心里干净痛快!
2、卖杂药的商贩(40岁):以前咱是去产地调货,在市场摆摊销售,可这几年要货的厂家去了产地,不来市场,货在产地反比市场好卖,价格反高于市场,而且产地还是现款交易,市场还赊账。我们摆摊儿的本钱小,这几年饮片厂认证,资金紧,交货的钱又回来难,这个生意说真的已经干不动了。说摆摊是中间商,要向生产方向转移,可投认证企业,自己钱少,生意小,投不起。就想到我村种药材的人,种对了十几亩也挣十几万(南星),这比较适合自己,就想在这方面下下下功夫,这两年收入还算可以。
看到你信息部文章“药材种植也要创新”,也感到今年家种药材普遍种多了,要引进野生变家种和药食两用新品种。刚摸着点路子,有时间还要向你们信息部多请教,了解一下全面情况。
3、二楼卖细药的小伙子:看过你们以前许多转型文章,前几年,我们就走上了网上卖货这条路,网上生意还可以。先从卖杂货开始,后卖药食两用品种,这几年网上卖货的人多了,特别是产地卖货的人,比我们市场有优势,价格竞争激烈,逼着我们从卖原药材向卖产品方向转移。因为只有产品才有附加值,才有高利润,所以我们今年租了门面,线上线下卖起了保健茶、保健食品,现在看路子对了,正在处于逐渐好转阶段,我们很有信心!
“是卖自己的产品,还是卖别人的产品?”我问道,小伙子答:“网上卖别人的产品,人家也在网上卖,难度大,不能持久,我们已经开始卖自己的”,
“卖自己的保健品,是自己办工厂生产的吗?”我问到,小伙子答:“你的信息部文章前些年不是说过了吗,我们就是按你们说的,自己注册了“彤草堂”商标,选好的品种让有资质厂家生产,我“彤草堂”公司总经销,生产单位是有资质单位,经销单位是我们自己,也就是现在流行的贴牌生产”。
看来,这三十、四十、五十岁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条件不同,做了不同选择。
笔者期盼:
30岁的小伙子,相对三人,你的发展潜力最大,跟上了时代潮流,贴牌生产,附加值高,借助了互联网,是药市转型的一颗新星!祝你多研究网上营销,一路顺风!
40来岁的朋友,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要么你是消费者、要么你是生产者。互联网就是把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接,把穿鞋的和制鞋对接,没有了中间商。
你选择了药材生产,方向是对的,但创新是效益的关键,没有创新,没有信息,就不可能有效益,机遇来自抢先一步,而不是两步,更不是跟着别人后面跑!你要想想扩大效益规模,就要去外地包地(最好合作!出种苗、出技术、代销产品--编者),并且在药材种苗繁育上拿效益。
50来岁的朋友,你在新形势下果断取舍,放弃了不适合自己的,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祝你所说:心里干净、痛快!
一般来说,它的效益应当是:贴牌的>种药的>干搬运的(打工)。每人情况不同,结果看他们如何把握了。
当然,眼下摆摊生意不错的人,还可以继续摆下去,笔者祝你生意兴隆!
笔者希望那些摆摊生意不好的人,面对变化了的情况,在千条万条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路,与时俱进,与这个时代同富! 《永信中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