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河北安国建立
“国际中华瑰宝文化论坛小镇”的设想
听了黄女士转达国家发改委领导在看了我写的“永信中药网愿为你打造中医药健康特色小镇贡献思路”一文后,建议在药都安国建设一个“文化论坛小镇”的设想,这正合我们多年来想建“中华文化瑰宝文化论坛”的夙愿。
当前,美国文化产业占GDP的23%,我们只有2%,人家在搞文化疆界,文化到哪里,国土到哪里,就可以在哪里一呼百应!我们现在缺失的不是经济,而是文化,只有文化,才能立国、强国,立市、强市;只有文化,才能聚人气、聚人才;只有文化,才能传承久远。凡大事必须文化先行!如同博鳌论坛,只有论坛形式才能引来世界各国首脑齐聚海南。
发改委领导站在文化高度看问题,确实高瞻远瞩!
因为,安国一是千年药都,一是关汉卿故里和主要活动地,中医药和关汉卿戏剧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带来的不光是安国当地的复兴,而是国家的复兴,民族的复兴,文化的复兴,其意义深远!
在黄女士来的两天时间,我们考察药王庙、数字药都时,不经意发现了离药王庙景区相邻不远的皇封佛道儒三教合一的-----长仕庙,其历史、香火、规模,非常令人震撼!
因为佛道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大家萌生了建立三个文化“国际中华瑰宝文化论坛小镇”的设想,将药王庙、长仕庙、关汉卿三者绑定在一起,形成三者共振共享,不知合适与否,请领导定夺。
下面说我的粗略想法:
2、形势
在我们保定地区的雄县、安新被中央定位为“雄安特区”后,因为它是一个政治、经济模式的新区,是一个迁都的理念,是一个中国向何处去的样板,整个保定地区沸腾起来!做为党中央、习主席把中医药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力推中医药,传统的药都安国,每天来考察投资的企业络绎不绝,这些企业都是国内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下来我在附件中注明具体哪家),因为安国毗邻北京,加之雄安特区又同在保定地区,中医药是国家所推,健康又是大众所求,安国药业历史源远流长,在京为王,在下为侯,只有在这个地区投资立足,才会占领先机,才能居高顺势而下,影响国内外,它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无可替代!
正是如此,各地特别是北京来安国考察的人络绎不绝,有的甚至买了房子。近闻,安国“新药都”小区的房子由3800元1平米,涨到了7100平米,用这几天买房子人的话:安国房产火得一塌糊涂,已经无房可买!
4月16日,也就是黄女士来的那天,安国召开了“中国中药材质量研讨会”,想不到国内质量研究大家屈聚安国讲体会,他们就是冲着雄安特区、冲着安国这个传统药都来的,这在以前是不易做到的!
安国这个传统药都复兴,具备了天时(正值国民追求健康、政府推中医药之时)、地利(离北京、雄安特区近),缺失的是人和,而民族瑰宝论坛恰恰补上的是人和,世间只要有了人和,什么奇迹都会发生!
3、渊源
药都---安国
(河北省保定市下辖市)安国市隶属河北省,由保定市代管的县级市,古称祁州,中心位置为北纬38°42’48″,东经115°33’30″,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南部,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处于环京津和环渤海经济圈中。东北与博野县为邻。西与定州相连,西北与望都县、清苑区交界,西南与深泽县相连,东南与安平县接壤。北距北京250千米,南距石家庄110千米,东北距天津240千米,西距京深高速公路、京广公路、京广铁路30千米。
安国市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中药文化发祥地之一,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享誉海内外。[1] 享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誉。[2] 安国药市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域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药王庙, 和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等;世界文化名人、元代戏剧家关汉卿诞生于此。[3]
1、安国药王庙
安国药王庙,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北宋又拓址新建。庙中祭祀人物为汉武帝刘秀部下二十八宿将之一邳彤,它为政清廉,精于医理,经常行医于民间,深得百姓拥戴,死后葬于安国南关。相传邳彤在宋朝“显灵”,为宋秦王治愈了顽疾,故为他立了这座庙。庙门额上“药王庙”几个大字是清朝大学士刘塘题写的。整座建筑占地25亩,分四进院落和两个跨院一个广场,共17座单体建筑。庙前有两根铁铸造旗杆,庙内有药王墓、十大名医像、药王正殿、寝殿等,为我国现存最大的纪念古代医圣的古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国药王庙历史沿革
安国药王庙坐落于安国市城南(原南关),是全国最大的纪念历代医圣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中祭祀的药王邳彤,西汉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部下二十八宿将之一,曾作过曲阳(今河北晋州市)郡太守。
邳彤辅佐刘秀打天下,英勇善战,忠心耿耿,且足智多谋,为创立和捍卫东汉江山立下了不朽功勋,官至太常少府(相当于宰相)。邳彤酷爱医学,颇受军民拥戴,死后葬于祁州南门外。
安国药王庙的来历,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宋秦王得疾,久治不愈,邳彤显灵治愈,宋秦王问其姓名,告之“祁州南门外人也”,“遣使即其地,始知为神”,遂封王建庙祀之。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追封邳彤为侯,后改封公,南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又加封为“明灵昭惠显王”。
随着帝王对邳彤的不断封赐,“药王”影响越来越大。药王庙的建立,反映了后人对施德于民的邳彤的一种怀念之情。
自从为邳彤建庙设祀以来,一般民众有病求助于药王,善男信女,常来进香,业药者乘机售药,以至逐渐形成了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八的药材庙会,历经几百年而不衰,以至有“草到安国始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说法。
2、关汉卿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约生于金末。钟嗣成著贾仲明天一阁钞本《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比世界知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早出200年,至今仍有国外特别是欧洲国家人士时常考察关汉卿故居。
3、兴国寺(长仕庙)
河北省安国兴国寺,曾用名太中山三教庵,位于河北省安国市南,三公里处的东长仕村正中。该寺始建於西汉宣帝年间,初名“玉皇 庙”。西汉末年刘秀与王莽作战时,为王莽军所迫,刘秀和“安国药王”邳彤曾此庙避难,祈祷神灵护佑,后“光武中兴”刘秀登基,扩建此庙,一时遐迩闻名,香火极盛。 邢台佛教网
朝贞观年间,善导大师的弟子净业法师曾在此广弘净土教义,并增建佛殿,遂更名为“兴国寺”。随后因后唐李存续的三皇姑在此剃度出家,故将兴国寺迁至西长仕,把此寺更名为“太中山三教庵”。宋代有咸润、宗显法师,在此以释为本,儒道兼弘,形成“三教一体”之说。 时至清初,岁月悠悠,世事沦桑,此寺久已倾圮,慈莲尼师发大誓愿,冬不拥炉,夏不操扇,摄万人心,聚十方财,大规模重建此寺。大佛殿、太虚阁、达摩殿、 地藏殿、钟鼓楼等相继竣工。康熙六十年,清慧尼师新建山门殿一座,俗称南天门。乾隆年间,庙宇失修,佛像失色,照镜尼师不惮奔波之劳,历尽十二寒暑,募化 三十余县,得资数万银两,将全寺大规模维修,并新建唐僧殿、五岳殿、金刚殿、月牙井、石牌坊、戏楼、东西僧舍等。据县志所载此庵为祁州八景之一的“古刹朝 霞”。 全庵金壁辉煌,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各殿内彩塑集三教之诸神,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引得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并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如:八角井之圣水疗四方之 病夫;透玲碑、磨铜钱消灾祈福;摸麒麟治痛疼之疾病。 不幸,1953年,为盖安国礼堂而将兴国寺拆毁。1988年,兴国寺首先恢复了每年一度 的四月初四庙会。1993年,政通人和,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兴国寺被政府正式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落实了79.53亩原寺土地恢复兴国寺。近来,在广大 信众的关注与支持下,目前已建成观音殿、天王殿、石牌坊、月牙井、石拱桥等。2007年9月18日兴国寺挖掘出沉睡多年的八角井。今逢盛世,兴国寺四众弟 子不甘百年沉寂,而共发大愿,恢复祖庭。
以上兴国寺(长仕庙)、药王庙皆为皇封 ,此时,雄安特区又有迁都之说,此莫非天意也!
www.xtfj.org
三、想法
我们的想法是在药王庙景区南,长仕庙向东(涵盖长仕庙),关汉卿故里向北(不涵盖关故里),画出十平方公里。这样“药文化”、“戏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文化融为一体,其中选一处建一大会堂做为“论坛”,再修一个戏剧学校及剧院,再通过募捐使长仕庙恢复到解放初期状态。
四,做法
首先说药王庙----药文化。正在扩建的药王庙,按照其规划其内有文化馆、养生馆。药膳、药酒、药浴、药茶馆,是一个集文化和保健功能、培训等一体的景区。
设想的“论坛”,设有戏剧文化馆、关汉卿文化馆、有戏曲学校、戏剧影视拍摄基地、有大影剧院。
正在修建的长仕庙,设有中国传统文化馆、国学班、讲师堂(佛道儒三个文化讲师堂),让三教大师轮流讲课。
三个文化一个主题就是将我们的民族瑰宝-----中医药、戏剧、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做好此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五、可行性
安国离北京、天津近,特别是离雄安特区更近。它的建立不会缺失人流,从进入的企业层面看,有人流,才会有效益,这是企业关注的。
这里人流有三;一个是中医药界的人的人来这里聚会、议事、培训、交流、交易;一个是戏剧界人来这里聚会、议事,培训、学习,同时戏剧影视拍摄基地、大剧院都会带来人流;再一个是国学、佛道儒三家人流,又同以上两个文化融为一体,比如一个人来这里,即在药王庙景区观光,又得到了健身;又在戏剧院欣赏了戏剧,得到了放松;又在长仕庙,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满足了信仰的需求,一举三得。特别是有信仰的人一定会千里迢迢来这里顶礼膜拜,捐款助资。
这里不是靠办工厂创效益,这里是靠办培训、办学校、办高峰论坛创造效益,它的效益,不仅仅是金钱,是把老祖宗瑰宝,传承下去,后继有人,而这些学子,学了这些祖宗宝贵的东西,可以走向世界安身立命,这才是唯一能参与世界的比较竞争力,是中华瑰宝走向世界的摇篮!
这三个文化论坛一旦开办!会迎来好多先进发展的理念、人才、资金,他对于安国本土发展十分有利,它带来的还不是仅仅几个农民就业问题,而是安国的文化、经济整体提高,这里的人才会越聚越多,企业会越聚越多,资本会越聚越多,我们民族的瑰宝会像鲜花、绿叶陪衬新都-----雄安新区!
据说关汉卿本人就是因安国是药都(药栈每年年初比唱戏),从外地迁到安国,在这里买地盖房(健康才是人的第一需求,今天安国这个“国际中医药旅游示范区”没有理由不聚人才)。元朝废除科举,国内一大批文人聚在安国,才有了戏剧的产生,相信这一段历史将会随着中央政府重视中医药和传统文化、戏剧文化,加之雄安新区设在保定地区将会重演!
三个文化复合融通,会使来人一举三得,也会是三个方向,同归一处,产生聚合共振效应。
“论坛”文化是首(文化瑰宝高峰论坛),培训、教育是身,旅游、保健、娱乐是足,上、中、下三位一体,应该是一个完美的结合, 当然,它还会延伸许多功能,这里不一一叙述,留下来补充。
六、步骤
先成立一公司,做一可行性报告,向发改委申报,一旦发改委申报成功,后面会跟进政策,也会跟进资本(交300万资金入国库抵押,国开行贷给10-30亿15年贴息贷款),更会跟国学、药学、戏曲方面的人才。
七、期望
之前,我们未闻政府申报“文化论坛小镇”,本人认为“文化论坛小镇”意义深远,恳望政府尽快立项,尽快组建班子申报。
本人想说:如果做成“国际中华瑰宝文化论坛特色小镇”,会像博鳌论坛一样,世界各国领导人、国内外人士及行业领导人会踏至而来(因为我们靠近新旧两个首都,中药是安国特色,中医药又是兴旺之际,占尽天时、地利),希望家乡有志之士为家乡兴旺和子孙造福(青史留名,功在千秋万代!),为中医药、戏剧、传统文化---国际中华文化瑰宝论坛小镇立项建成努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拙文如是,望有志者接力!
《永信中药网》陈永增
手机、微信:18911817682
, 和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等;世界文化名人、元代戏剧家关汉卿诞生于此。[3]
1、安国药王庙
安国药王庙,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北宋又拓址新建。庙中祭祀人物为汉武帝刘秀部下二十八宿将之一邳彤,它为政清廉,精于医理,经常行医于民间,深得百姓拥戴,死后葬于安国南关。相传邳彤在宋朝“显灵”,为宋秦王治愈了顽疾,故为他立了这座庙。庙门额上“药王庙”几个大字是清朝大学士刘塘题写的。整座建筑占地25亩,分四进院落和两个跨院一个广场,共17座单体建筑。庙前有两根铁铸造旗杆,庙内有药王墓、十大名医像、药王正殿、寝殿等,为我国现存最大的纪念古代医圣的古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国药王庙历史沿革
安国药王庙坐落于安国市城南(原南关),是全国最大的纪念历代医圣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中祭祀的药王邳彤,西汉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部下二十八宿将之一,曾作过曲阳(今河北晋州市)郡太守。
邳彤辅佐刘秀打天下,英勇善战,忠心耿耿,且足智多谋,为创立和捍卫东汉江山立下了不朽功勋,官至太常少府(相当于宰相)。邳彤酷爱医学,颇受军民拥戴,死后葬于祁州南门外。
安国药王庙的来历,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宋秦王得疾,久治不愈,邳彤显灵治愈,宋秦王问其姓名,告之“祁州南门外人也”,“遣使即其地,始知为神”,遂封王建庙祀之。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追封邳彤为侯,后改封公,南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又加封为“明灵昭惠显王”。
随着帝王对邳彤的不断封赐,“药王”影响越来越大。药王庙的建立,反映了后人对施德于民的邳彤的一种怀念之情。
自从为邳彤建庙设祀以来,一般民众有病求助于药王,善男信女,常来进香,业药者乘机售药,以至逐渐形成了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八的药材庙会,历经几百年而不衰,以至有“草到安国始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说法。
2、关汉卿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约生于金末。钟嗣成著贾仲明天一阁钞本《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比世界知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早出200年,至今仍有国外特别是欧洲国家人士时常考察关汉卿故居。
3、兴国寺(长仕庙)
河北省安国兴国寺,曾用名太中山三教庵,位于河北省安国市南,三公里处的东长仕村正中。该寺始建於西汉宣帝年间,初名“玉皇 庙”。西汉末年刘秀与王莽作战时,为王莽军所迫,刘秀和“安国药王”邳彤曾此庙避难,祈祷神灵护佑,后“光武中兴”刘秀登基,扩建此庙,一时遐迩闻名,香火极盛。 邢台佛教网
朝贞观年间,善导大师的弟子净业法师曾在此广弘净土教义,并增建佛殿,遂更名为“兴国寺”。随后因后唐李存续的三皇姑在此剃度出家,故将兴国寺迁至西长仕,把此寺更名为“太中山三教庵”。宋代有咸润、宗显法师,在此以释为本,儒道兼弘,形成“三教一体”之说。 时至清初,岁月悠悠,世事沦桑,此寺久已倾圮,慈莲尼师发大誓愿,冬不拥炉,夏不操扇,摄万人心,聚十方财,大规模重建此寺。大佛殿、太虚阁、达摩殿、 地藏殿、钟鼓楼等相继竣工。康熙六十年,清慧尼师新建山门殿一座,俗称南天门。乾隆年间,庙宇失修,佛像失色,照镜尼师不惮奔波之劳,历尽十二寒暑,募化 三十余县,得资数万银两,将全寺大规模维修,并新建唐僧殿、五岳殿、金刚殿、月牙井、石牌坊、戏楼、东西僧舍等。据县志所载此庵为祁州八景之一的“古刹朝 霞”。 全庵金壁辉煌,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各殿内彩塑集三教之诸神,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引得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并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如:八角井之圣水疗四方之 病夫;透玲碑、磨铜钱消灾祈福;摸麒麟治痛疼之疾病。 不幸,1953年,为盖安国礼堂而将兴国寺拆毁。1988年,兴国寺首先恢复了每年一度 的四月初四庙会。1993年,政通人和,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兴国寺被政府正式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落实了79.53亩原寺土地恢复兴国寺。近来,在广大 信众的关注与支持下,目前已建成观音殿、天王殿、石牌坊、月牙井、石拱桥等。2007年9月18日兴国寺挖掘出沉睡多年的八角井。今逢盛世,兴国寺四众弟 子不甘百年沉寂,而共发大愿,恢复祖庭。
以上兴国寺(长仕庙)、药王庙皆为皇封 ,此时,雄安特区又有迁都之说,此莫非天意也!
www.xtfj.org
三、想法
我们的想法是在药王庙景区南,长仕庙向东(涵盖长仕庙),关汉卿故里向北(不涵盖关故里),画出十平方公里。这样“药文化”、“戏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文化融为一体,其中选一处建一大会堂做为“论坛”,再修一个戏剧学校及剧院,再通过募捐使长仕庙恢复到解放初期状态。
四,做法
首先说药王庙----药文化。正在扩建的药王庙,按照其规划其内有文化馆、养生馆。药膳、药酒、药浴、药茶馆,是一个集文化和保健功能、培训等一体的景区。
设想的“论坛”,设有戏剧文化馆、关汉卿文化馆、有戏曲学校、戏剧影视拍摄基地、有大影剧院。
正在修建的长仕庙,设有中国传统文化馆、国学班、讲师堂(佛道儒三个文化讲师堂),让三教大师轮流讲课。
三个文化一个主题就是将我们的民族瑰宝-----中医药、戏剧、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做好此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五、可行性
安国离北京、天津近,特别是离雄安特区更近。它的建立不会缺失人流,从进入的企业层面看,有人流,才会有效益,这是企业关注的。
这里人流有三;一个是中医药界的人的人来这里聚会、议事、培训、交流、交易;一个是戏剧界人来这里聚会、议事,培训、学习,同时戏剧影视拍摄基地、大剧院都会带来人流;再一个是国学、佛道儒三家人流,又同以上两个文化融为一体,比如一个人来这里,即在药王庙景区观光,又得到了健身;又在戏剧院欣赏了戏剧,得到了放松;又在长仕庙,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满足了信仰的需求,一举三得。特别是有信仰的人一定会千里迢迢来这里顶礼膜拜,捐款助资。
这里不是靠办工厂创效益,这里是靠办培训、办学校、办高峰论坛创造效益,它的效益,不仅仅是金钱,是把老祖宗瑰宝,传承下去,后继有人,而这些学子,学了这些祖宗宝贵的东西,可以走向世界安身立命,这才是唯一能参与世界的比较竞争力,是中华瑰宝走向世界的摇篮!
这三个文化论坛一旦开办!会迎来好多先进发展的理念、人才、资金,他对于安国本土发展十分有利,它带来的还不是仅仅几个农民就业问题,而是安国的文化、经济整体提高,这里的人才会越聚越多,企业会越聚越多,资本会越聚越多,我们民族的瑰宝会像鲜花、绿叶陪衬新都-----雄安新区!
据说关汉卿本人就是因安国是药都(药栈每年年初比唱戏),从外地迁到安国,在这里买地盖房(健康才是人的第一需求,今天安国这个“国际中医药旅游示范区”没有理由不聚人才)。元朝废除科举,国内一大批文人聚在安国,才有了戏剧的产生,相信这一段历史将会随着中央政府重视中医药和传统文化、戏剧文化,加之雄安新区设在保定地区将会重演!
三个文化复合融通,会使来人一举三得,也会是三个方向,同归一处,产生聚合共振效应。
“论坛”文化是首(文化瑰宝高峰论坛),培训、教育是身,旅游、保健、娱乐是足,上、中、下三位一体,应该是一个完美的结合, 当然,它还会延伸许多功能,这里不一一叙述,留下来补充。
六、步骤
先成立一公司,做一可行性报告,向发改委申报,一旦发改委申报成功,后面会跟进政策,也会跟进资本(交300万资金入国库抵押,国开行贷给10-30亿15年贴息贷款),更会跟国学、药学、戏曲方面的人才。
七、期望
之前,我们未闻政府申报“文化论坛小镇”,本人认为“文化论坛小镇”意义深远,恳望政府尽快立项,尽快组建班子申报。
本人想说:如果做成“国际中华瑰宝文化论坛特色小镇”,会像博鳌论坛一样,世界各国领导人、国内外人士及行业领导人会踏至而来(因为我们靠近新旧两个首都,中药是安国特色,中医药又是兴旺之际,占尽天时、地利),希望家乡有志之士为家乡兴旺和子孙造福(青史留名,功在千秋万代!),为中医药、戏剧、传统文化---国际中华文化瑰宝论坛小镇立项建成努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拙文如是,望有志者接力!
《永信中药网》陈永增
手机、微信:18911817682
|